性格偏执、不畏强权的海瑞,为何能在奸臣遍地走的明朝得以善终?
发布日期:2025-03-09 05:09 点击次数:167
最近被黄仁宇写的《万历十五年》深深地吸引。
当我读到第五章海瑞篇的时候,我发现海瑞的性格既古怪又执拗,他既严格遵从法律要求,却又始终重视伦理道德的指导作用,他既被人仰慕,却又没有人将他当作榜样。
如此矛盾、偏执的一个人,却能够在奸臣当道的明朝得到善终,难道海瑞还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和品质么?答案当然是肯定的,否则,像海瑞这样一个棱角分明的人,哪里可能安稳一生并得到善终。
海瑞一生清廉节俭,他严格要求自己,同时,他也要求所有的官僚恪守原则。我们从几件事情上,就可以看出海瑞的清廉节俭。
有一次总督胡宗宪用传递特别消息的口吻告诉别人,海瑞要替母亲做寿,大开筵席,竟然买了两斤肉。
胡宗宪这么告诉其他的官僚,很明显是嘲笑海瑞贫穷,但是我们可以从中窥探一二,海瑞是真的节俭,大开筵席为母亲做寿,只买了两斤的肉。
另外海瑞官至二品,死的时候仅仅留下了白银二十两,不够殓葬之资。由此可以看出海瑞一生两袖清风,自己官至二品,却仍然能够保持自己的坚守。
古代的大部分官员都是有私欲,他们做官就是为了一心敛财、追求名利,而海瑞是极度看不上这种行为的,他硬是凭借一己之力,不惜和整个官僚集团对峙。
在海瑞在担任楚南县的县令之时,鄢懋卿受命去各个地方清理盐法,很多的地方官对这位钦差大臣都是毕恭毕敬的,不敢有丝毫的怠慢。
鄢懋卿也借机沽名钓誉,大肆敛财,但是像海瑞这样的一根筋的大臣,自然看不出官僚之间的小把戏。
所以在鄢懋卿到达淳安之前,他先收到了一个禀帖,主要意思就是要求鄢懋卿摒弃奢华的排场和收刮,如果不能拒绝这样的阿谀奉承,他将公事公办,启奏圣上。
鄢懋卿在看到这篇禀帖之后,硬是绕道淳安去了。
经此一事,海瑞就已经和他其他的官僚们不同了,他们在很多原则的立场上就已经分道扬镳了。如果不是海瑞恪守自己的原则,一生清廉奉公,他最终也会被其他的官僚排挤,不会得以善终。
海瑞一生从不畏惧强权,敢于抗命直言,而他的这种做法,却为他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机遇。
嘉靖皇帝一生主要的兴趣就是向神仙祈祷和觅取道家的秘方,希冀自己一生长命不老,他喜欢虚荣,所以信任像严嵩这样的奸佞小人,他不接受别人批评自己,而当他自己做了错误的判断,他就开始推卸责任。
海瑞在看透了嘉靖皇帝的心理之后,他向嘉靖皇帝递上了奏疏,在这个奏疏里他指出嘉靖皇帝就是一个虚荣、残忍、自私、多疑、愚蠢的君主,他做的决定导致了官吏贪污、役重税多、宫廷的无限浪费。
如此犀利的文字,让嘉靖皇帝直接勃然大怒,他嘴里叫喊着:“抓住这个人,不要让他跑了”,旁边的太监只能让皇上息怒,他对皇上说:“海瑞自知必死无疑,他已经买好一口棺材,召集家人诀别了”。
嘉靖皇帝听完长叹一声,最终还是没有惩罚海瑞。
但是在那之后,嘉靖皇帝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,他心里对海瑞痛骂自己的事儿还是很别扭,于是他命人将海瑞抓起来,这样海瑞就在大牢里住了十个月。
十个月之后,嘉靖皇帝驾鹤西去。隆庆皇帝即位后,海瑞也因为勇于谏言,被定义为忠臣得到了重用,他的名声也被整个帝国所认同。
不畏强权的海瑞,终究得到了上帝的眷顾,在经过此事之后,海瑞不仅没有丢掉性命,还成为了整个大明王朝的红人。人们开始信服、支持海瑞,于是海瑞也有了自己的群众基础。
经此一事,也改变了海瑞的一生,就算那些官僚们不喜欢海瑞,他们也得曲意迎合海瑞,海瑞也有了地位,不再容易被任何人构陷、栽赃和挑战。
反张运动开始后,海瑞也在这场运动之中东山再起。张居正死后两年,他的所作所为被万历皇帝清算,这位曾经权倾朝野的男人,最终也是难逃倒台的苍凉。
虽然海瑞不是当面反对张居正的人,但是却为张居正所不喜。因此人们推理出来,海瑞不同于张居正这样的两面三刀的小人,因此在这场反张运动中,海瑞又再次被人们注意到。
以上这三个原因,就是海瑞特有的才能和品质。
虽然这其中也不乏有海瑞的运气和现实的原因,但是无论如何,海瑞始终生活在一个奸臣当道的社会里,他没有和他们同流合污、沆瀣一气,我们都应该从内心尊敬这位古怪的官僚。
黄仁宇在《万历十五年》里,将海瑞定义为:“他的一生体现了一个有教养的读书人服务于公众而自我牺牲的精神”。
诚然如此,海瑞一生清廉节俭、奉公执法、纪律严明,所以他能够在明朝这样险恶的环境里,成为忠臣和重臣,并且得到了善终。
相关资讯
